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有一群普通人,默默奉献着、辛勤工作着、努力奋斗在人口普查一线中,一个背包、一个工作证、一个普查徽章、一部手机,他们走进小区和村庄,挨家挨户敲门,不厌其烦重复做着同一件事情。
凤庆县凤山镇是城关镇,流动人口多,人口密度大,人员构成情况复杂,人口普查工作有较大难度和挑战性,奋战在全镇22个普查区313个普查小区的430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已经无周末的工作了一个多月,他们踏着朝阳出发、踩着月光回家,从晨曦到夜幕,穿梭在各个普查小区住户家,登门、解释、记录、整理……这样烦琐的工作,他们每天都要重复做无数次。
杨玉君是凤山镇政府的一名普通干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第七次人口普查我都有幸参与其中。”她自豪地说。11月2日9时许,凤山镇东山村人口普查员杨玉君就和同伴王红一起两人来到通和小区开始136户居民的入户登记任务。听到敲门声后,7号楼的一家住户开了门。“您好!我是第七次人口普查员,请您配合人口普查工作。”
进入住户家后,杨玉君一边让住户拿出户口簿和身份证,一边打开手机里的企业微信,进入人口普查数据采集小程序,开始熟练地登记普查信息。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登记完毕后,杨玉君让住户签了电子名。因为住户非常配合普查工作,所以整个过程用了不到10分钟。
随后,杨玉君和王红来到8号楼1单元,她们打算从1楼开始敲门。1楼没人,2楼东户住着两位老人,由于行动不便,老人缓慢地从卧室拿出户口簿和身份证。杨玉君一边登记,一边认真地询问老人的相关情况,20分钟后登记完成了。从1楼爬到6楼,挨家挨户敲门,最终12户居民有5户有人在家。如果家中无人,杨玉君会在门上贴上到访不遇通知单和致住户的一封信,希望住户看到后能主动与她联系,预约下次上门时间。
杨玉君说,如果白天没人在家,她们就晚上入户,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三次,直到入户普查成功。虽然在普查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还是要想办法解决。“我坚信,只要用心,尽职尽责,就一定能圆满完成此次普查工作。”杨玉君还说,没想到这次还能承担人口普查员的工作任务,能为普查工作做贡献,她觉得非常骄傲。
像杨玉君和王红这样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凤山镇有400多名,他们每人都承担着近300位村民(居民)的普查任务。“普查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态度。”青树村普查员王国美也常常放弃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一心扑到普查工作上,每天早出晚归,周末更是最忙碌的时候。为此,她没有丝毫抱怨,还风趣的说:“每天的微信步数都是2万步起底,正好借此机会锻炼身体了。”
普查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不开门、不配合、不理解的情况也会偶尔出现。在前段时间的摸底调查中,县人大常委会下派文明社区普查员段定国就遇到过两三次这样的事情。不论他怎么解释或出示证件,居民就是不信任不给开门,认为证件也可以造假,现在的骗子多了。没办法,他只好再约了社区干部,换个时间再去,去的次数多了,居民也就慢慢接受了。“办法总比困难多,所幸的是这项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虽然我们工作队辛苦点,但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儿。”对于在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委屈,大家总是很乐观。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凤山镇的普查员们分类总结县城小区住户特点,错峰上门。针对老年人有午睡和晚上早睡的习惯,他们就一早到老年住户家中登记,晚上则集中对下班回家的住户进行登记。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普查员,每天用脚步“丈量”着人口普查的真实数据,这些千家万户的“小账本”最终将汇聚成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数据。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请对一线普查员积极地予以配合、支持,人口普查工作需要您和家人的共同参与。